骨質疏鬆莫驚慌?2大關鍵輕鬆護骨,助你打造健康骨質

骨質疏鬆 工作區域 1 複本 5

前言

骨質疏鬆被稱為「無聲之症」,是因為平時沒有明顯症狀,但卻會有突發的腰、背痛,甚至是引發骨折,這對老年生活品質是很大的衝擊!本文將探討如何維持良好的骨骼健康,帶您透過飲食均衡、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減緩骨質疏鬆帶來的困擾。

骨質疏鬆 02

一、骨質疏鬆症是什麼?

骨質疏鬆 05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骨骼的慢性疾病,進入成年期後,隨著年齡增加,骨質會逐漸流失,骨質密度也會愈疏鬆。骨質流失既然是正常老化的過程,為何有「骨質疏鬆症」呢?依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定義「骨骼強度(包含骨密度及骨骼品質)減弱會使個人增加骨折風險的疾病」。簡言之,「骨質疏鬆症」是因骨骼組織中的鈣質流失過多,使得骨骼變薄、呈現中空疏鬆脆弱的現象。

二、骨質疏鬆症會怎樣?

骨質疏鬆 03

骨質疏鬆雖無明顯症狀,卻可能因骨質流失而出現痠痛等不適,像是因脊椎壓迫性骨折出現背痛變矮駝背的「老倒勼」現象,就可能是骨質疏鬆所引起。骨質疏鬆症為何受重視?此病症易因輕微創傷引發「骨鬆性骨折」及相關併發症,伴隨的風險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增加後續照顧負擔,甚至是死亡。因此,為提高大眾瞭解骨質疏鬆症認知及防治的重要性,每年的10月20日被訂為「世界骨質疏鬆日」。以下為骨質疏鬆症狀、骨鬆性骨折發生原因等說明:

常見位置骨質疏鬆症狀骨鬆性骨折
部位好發族群發生原因後果
手腕無明顯症狀橈骨、肱骨骨折50至60歲,女性居多提重物、跌倒時撞到用手撐住身體所致嚴重疼痛臥床行動不便,或因活動力變差,導致靜脈栓塞、肺炎等各項併發症,進而造成死亡
脊椎變矮、駝背、背痛、腰痛脊椎壓迫性骨折60至70歲常見併發症,因簡單的日常活動(如:彎腰打噴嚏)或跌倒引起
髖部走路骨盆痠痛髖骨骨折70歲以上低能量撞擊(如:輕微撞擊浴室滑倒站立高處跌倒等)導致骨折

三、骨質疏鬆症的高危族群?

骨質疏鬆 04

依骨質疏鬆危險因子分為不可控及可控因素二類:

因素說明
不可控女性(更年期或停經)、70歲以上家庭成員曾患骨質疏鬆或骨折身材和體格較小
可控制鈣質攝取不足吸菸酗酒缺乏運動不愛曬太陽作息不正常

依骨質疏鬆發生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次發性)二大類:

類別原因說明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老化1、停經婦女的骨質疏鬆症(I型):因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好發在50歲以上的婦女
2、老年性骨質疏鬆症(II型):因年紀增長、鈣質流失及代謝變慢,好發在60歲以上,男女皆有
續發性骨質疏鬆症特定用藥、特殊疾病1、長期服用內科藥物,如:類固醇等
2、內分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等
3、營養缺乏,如:鈣質、維生素D3等
4、生活習慣不良,如:酗酒、抽菸、久坐不動、熬夜等

四、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骨質疏鬆 12

可透過「332準則」觀察骨質疏鬆的風險程度。若發現有下列情形或疑慮,建議至「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查詢具合格認證醫療院所進一步接受「骨密度檢測」。

(一) 自我檢測「332準則」

1、第一個「3」:現在身高較年輕時矮了3公分以上。

2、第二個「3」:身體靠牆,後腦勺與牆壁間距超過3公分以上。

3、最後一個「2」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小於2公分。

骨質疏鬆 06

(二) 骨密度檢測

骨質疏鬆的臨床判斷主要以「雙光子能量檢測(DEXA/DXA)」為依據,因輻射劑量少、操作時間短且精準度高。根據DXA檢測後,從報告中可看到二組數據,分別是T分數(T-score)及Z分數(Z-score),說明如下:

檢定程度檢測結果說明
T值骨質疏鬆正常-1 ≦ T值1、T分數為主要評估骨質疏鬆程度的依據,是跟「30歲同性別的健康年輕人」平均骨質進行比較
2、T值為0,表示骨質密度與年輕人相同負數值越大,表示骨密越低,骨質疏鬆越嚴重,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自然就越高。
骨質流失-2.5 <T值 < -1    
骨質疏鬆 T值 ≦ -2.5
嚴重骨質疏鬆若T值 ≦ -2.5,且曾發生骨折
Z值骨量減少介於同齡的預期值大於 -2.01、Z分數較少使用,因可能會誤判骨質真實情況,一般不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有特殊需要時才納入
2、跟「同齡同性別的正常人」平均骨質進行比較
低於同齡的預期值小於等於 -2.0

五、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

骨質疏鬆是一種沈默的疾病,為維持老年後的生活品質,應該用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骨質一旦流失要想完全恢復,很難!若發現有骨質疏鬆的徵兆,提早預防及治療可減少不必要的骨折風險。

骨質疏鬆 07

(一)骨質疏鬆的預防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指出「年輕時若能多增加10%骨密度,可讓骨質疏鬆症延緩13年發生」,所以維持骨質應盡早開始,打造骨骼健康的二大關鍵:

關鍵說明
均衡飲食1、適當的營養攝取、健康飲食為原則
2、可攝取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D等食物,建議鈣質與維生素D3同時且足量補充,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強壯、促進釋放骨鈣以維持血鈣平衡,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3、推薦食材有鮭魚、鰹魚、蛋黃等,另可透過保健食品補充所需營養
良好生活型態控制體重體重過重會增加骨頭與關節的負擔、過輕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及骨質疏鬆的風險,維持正常體重才能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養成好習慣戒菸、節制酒精及咖啡因的攝取、規律作息、多活動等習慣,避免骨質提早流失,減少骨質疏鬆的危機
適當運動1、對骨質疏鬆有幫助的運動: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上下階梯、跳繩)、肌力強化運動(如:上下肢阻力訓練)、平衡訓練(如:站姿平衡)
2、長期維持運動及訓練習慣,可增進骨骼和肌肉的血液循環,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適度曬太陽建議在每天早晨或傍晚至戶外曬太陽至少15分鐘,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避免因骨鈣合成不足而導致骨質疏鬆,有助於骨骼強化

(二)骨鬆性骨折的治療

若已有骨質疏鬆症、骨鬆性骨折等情況,目前有非藥物及藥物治療二種方式,幫助強健骨骼與骨質疏鬆恢復。若具骨折風險(低骨量或骨質疏鬆)或已發生骨鬆性骨折,建議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先與醫師充分溝通與討論,依照自身狀況及醫師審慎評估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骨質疏鬆 15

1、非藥物治療

骨質疏鬆導致壓迫性骨折的治療方式為保守及外科治療。一般治療方式以保守治療為主,但若發生情況惡化、服用藥物不理想等狀況,依據骨折部位、患者情況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如下:

骨折常見位置方式
保守治療外科治療
手腕以石膏或護具固定遠端橈骨骨折(內固定或鋼板固定)
脊椎臥床休息、穿背架或束腹(急性疼痛短期使用)固定椎體成型手術(骨泥灌漿手術)
髖部建議採手術治療,因長期臥床疼痛難耐、照護困難且易有併發症人工關節置換(位移性股骨頸的骨折)、內固定方式(轉子間骨折)

2、 藥物治療

治療骨質疏鬆及骨折的藥物可分為以下三類:

藥物治療機轉名稱副作用
抑制骨質流失雙磷酸鹽類藥物發燒、肌肉關節痠痛、腸胃道不適
RANKL抑制劑噁心嘔吐、皮膚不良反應
選擇性雌激素調節劑熱潮紅、腿部痙攣
促進骨質生成副甲狀腺素噁心、腹痛及腹瀉
雙重機轉藥物Romosozumab過敏反應、關節痛、頭痛
骨質疏鬆 14

骨骼保健的不二法門,就是均衡飲食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減少跌倒的機會(如:居家環境應有充足照明、保持地面乾燥、使用防護設施等),也可定期至醫院進行骨質密度的檢測,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避免發生骨折影響生活機能。另外,以上治療方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治療前務必向醫師諮詢;在藥物選擇方面,應在醫師遵循下服用,不可任意中斷及停用,方能有效延緩骨質疏鬆症。

六、常見問題解答(Q&A)

骨質疏鬆 08 1

(一) 骨質疏鬆症只有老人才會有?

答:不一定。正常情況下,40歲左右不分性別,骨質都會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65歲以後更會加速流失。若是有長期服用內科藥物、內分泌代謝疾病、營養缺乏或是生活習慣不良等情形,骨質流失得會特別快。

骨質疏鬆 09

(二) 如果我有骨質疏鬆症,身體會感知到嗎?

答:不一定。因為骨質疏鬆症無明顯症狀,通常在生骨折時才會被診斷出來,所以骨質疏鬆症又稱「無聲的慢性殺手」。當骨質持續流失後,會發現變矮、駝背或腰部感覺無力、疼痛。若想瞭解自己的骨質疏鬆程度,可採「332準則」或「骨密度檢測」。

骨質疏鬆 10

(三) 喝咖啡會造成骨質疏鬆?

答:咖啡因(如:咖啡、茶、可樂等)並非骨質疏鬆的成因,實證研究發現「每天一杯咖啡,對骨質流失沒有太大的影響」。每個人對咖啡因的耐受度不同,建議適量飲用。當然,除了關注咖啡因的攝取量外,補充足夠營養、適當運動並維持良好生活型態,才是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事。

骨質疏鬆 11

(四) 骨質疏鬆與關節退化有何不同?

答:病因不同。「骨質疏鬆」是指骨密度下降,引起的下背痛、駝背、變矮、骨折;「退化性關節炎」是指軟骨磨損,感到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受限,嚴重時關節可能變形,影響日常生活。為何要區分骨質疏鬆與關節退化?重點是為了確保診斷和治療的正確性。 

七、結論

骨質疏鬆 13

看到這,相信您對「骨質疏鬆症」已有所瞭解。這一種骨骼慢性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骨質疏鬆已有年輕化的趨勢!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透過天然食物或保健食品補充營養外,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一起為維持良好的骨骼健康努力吧!

|參考資料|

https://www.toa1997.org.tw

https://www.niams.nih.gov/health-topics/osteoporosis

https://www.niams.nih.gov/zh-hans/health-topics/nanxingdeguzhishusongzhengosteoporosis-men

立即關注健康搶先抱,讓你每天新增一個健康小知識

內容索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