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從南到北都被灰濛濛的天氣籠罩,空氣品質不斷亮紅燈,尤其在天氣轉變大時期,空污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空污來襲怎麼辦?許多人知道出門戴口罩、減少外出是基本防護,但身體內的保護力也不能少!空污會引發免疫系統失調、皮膚老化、心血管壓力增加等問題,因此從日常飲食補對營養素,提升身體的修復能力,才能從內而外真的保護我們的健康。
文章目錄
空污對健康的影響:不是只有「空氣不好」這麼簡單!
每次空氣品質指標(AQI)轉橘、轉紅,大家只知道要戴口罩、別出門,但你知道空污其實悄悄影響身體的「每一個系統」嗎?
空氣污染不只是灰濛濛,它會釋放出很多有害物質,比如「PM2.5細懸浮微粒」、「臭氧」、「二氧化氮」… 這些看不見的敵人,小小一顆卻有大大破壞力!以下是空污對身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 呼吸道首當其衝,咳嗽鼻塞變日常
PM2.5會深入肺泡、刺激呼吸道,導致喉嚨卡卡、鼻子癢癢、容易咳嗽,甚至加重氣喘、鼻過敏、慢性支氣管炎等症狀。
空污嚴重時,連原本沒過敏的人都可能會「被迫過敏」。
❤️ 心血管系統也會中招
你沒聽錯,空污也會影響「心臟」!研究發現,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下,會增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高血壓的風險。因為PM2.5會促進體內慢性發炎、讓血管彈性變差,心臟負擔自然也變重。
🧴 加速老化、皮膚變差、過敏增多
空污中的化學物質與重金屬也會「附著」在皮膚上,引發皮膚炎、粉刺、濕疹,甚至提早老化。
這也是為什麼空污嚴重的時候,皮膚乾癢、泛紅的人特別多。
🧬 增加氧化壓力,免疫系統亂了套
空污會讓體內自由基飆升,造成所謂的「氧化壓力」,進一步破壞細胞健康、干擾免疫系統的穩定。
這時候,身體容易陷入「慢性發炎」,長期下來不只感冒、過敏找上門,還可能增加癌症、代謝症候群風險!
空污不只是「環境問題」,已經是現代人「健康管理」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是 老人、小孩、孕婦、慢性病患者,更是空污的高風險族群,一定要更注意防護與飲食調養。
降低空污對健康的影響?抗空污的飲食建議來了!
說到防空污,除了戴口罩、關窗戶,其實我們「吃進去的」也很重要!空污會增加體內自由基、造成氧化壓力,久而久之不只傷肺、還可能傷心臟、影響皮膚和免疫力。想要內外兼顧,從吃下手準沒錯!以下幾種關鍵營養素,就是你對抗空污的隱形戰士:
✅ 維生素C:空污來襲的抗氧化神盾
維生素C最強大的功能就是「抗氧化」,能中和因空氣污染產生的自由基。自由基太多會讓身體發炎、加速老化,甚至讓呼吸道更脆弱。
📌 補充建議:
✔️ 芭樂(超級C王)、奇異果、彩椒、柳橙、木瓜
✔️ 每天一份C,多喝水效果更好!
✅ Omega-3脂肪酸:天然的抗發炎劑
當空污引發呼吸道發炎,Omega-3就能派上用場!它能調節身體的發炎反應,減少氣喘、咳嗽等問題發生機率。
📌 補充建議:
✔️ 鮭魚、鯖魚、亞麻籽、核桃
✔️ 每週吃2~3次魚類,或天天加點堅果進早餐
✅ 維生素D:免疫系統的小隊長
維生素D不只顧骨頭,還參與「免疫調節」,讓身體不要對空污過度反應,也能保護呼吸道的黏膜屏障。
📌 補充建議:
✔️ 蛋黃、鮭魚、香菇(曬太陽過後更有效)
✔️ 別忘了曬太陽,每天10-15分鐘就能幫助合成!
✅ 鋅:修復力UP,黏膜健康有保障
鋅是身體進行「修修補補」的好幫手,不只是對皮膚,連呼吸道黏膜的健康也靠它守護。而且鋅還能強化免疫細胞功能,讓病毒、細菌不敢靠近。
📌 補充建議:
✔️ 牡蠣、牛肉、南瓜籽、腰果
✔️ 特別適合空污敏感族補充
✅ 多喝水、多吃蔬果,幫助排毒解污
除了關鍵營養素,基本的飲食原則也不能少。
💧 水分攝取夠,能幫助代謝廢物;
🥬 蔬果多吃,纖維幫你清腸道、維持好菌平衡。
降低空污對健康的影響?日常生活中的防護措施
除了飲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也能幫助我們遠離空污的危害:
- 注意空氣品質指標(AQI):出門前查看AQI,當指數達到橘色或紅色時,建議減少外出。
- 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和地點:避免在早上7-9點或傍晚下班時段在車多的地方運動,選擇空氣較清新的公園或河濱。
- 外出回家後立即清潔:運動或外出回家後,記得洗臉、洗澡,清除附著在皮膚上的污染物。
空污對健康的影響:常見問題Q&A
Q1:空氣品質指標(AQI)是什麼?
AQI是根據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計算出的指標,用來表示空氣品質的好壞。當AQI值超過100時,對敏感族群可能不健康;超過150時,對所有人都可能有害。
Q2:空污對哪些人影響最大?
空污對老人、小孩、孕婦、慢性病患者,尤其是有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人影響最大。這些族群在空氣品質不佳時,應特別注意防護。
Q3:除了飲食和生活習慣,還有其他防護方法嗎?
可以考慮使用空氣清淨機,特別是在室內空氣品質不佳時。
參考資料|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