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下就爆、風一吹就斷電?颱風來囉!
最近是不是滑手機一滑就看到「海上颱風警報已發布」?中央氣象署指出,今年第1號輕度颱風蝴蝶正接近台灣東部海面,這兩天包括東北部、北部地區都出現間歇性大雨。

雖然台灣人對颱風已經見怪不怪,但每次遇到,總還是有人忘記收曬衣、沒買乾糧、雨傘被吹壞、機車被吹倒、排水口沒清…。這篇就來帶你快速回顧防颱基本功,颱風天照樣可以安心度過。
文章目錄
為什麼台灣會受到颱風影響?
簡單來說,台灣每年大約會遇到3至5個直接影響的颱風,因為我們剛好位在西北太平洋「颱風走廊」的必經之地。從6月到10月,氣溫高、海水溫暖,都是颱風發展的完美條件。
雖然現在預報越來越準、警報也提早發布,但颱風本身變化快,移動路徑、強度、降雨量都可能臨時變動,稍一不注意還是會措手不及。
颱風來襲!可能影響日常生活
交通中斷與通勤不便
颱風天常伴隨強風大雨,易造成班次延誤、道路積水或橋梁封閉,影響日常通勤與物流配送,建議提前查詢交通狀況並儘量減少外出。
供電供水中斷風險
強風可能導致電線受損、輸電塔倒塌,部分地區也可能因降雨過量造成水壓異常或短暫停水,事前儲備電池、水源與手電筒等應急用品較為安心。
家居安全與物品損壞
陽台植栽、曬衣架、招牌、未固定的物品可能在強風中掉落或飛散,造成財損或人員受傷,建議事前固定或收起外露物品。
不只是風大雨大,健康也可能受到影響
颱風天除了濕冷濕熱交錯之外,還可能讓你「身體不對勁」,尤其這幾種人要特別注意:
- 氣壓變化造成偏頭痛:低氣壓來襲,容易讓有偏頭痛體質的人發作。
- 濕度高導致關節不適:像是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病患,在颱風天也特別容易疼痛。
- 空氣悶熱、睡不好:風雨大時不能開窗、悶熱難耐,加上心情緊繃,晚上睡不好是常見狀況。
- 突發性情緒波動:長時間困在家中,可能讓人情緒煩躁、不耐,尤其家有小孩更容易「炸鍋」。
保持正常生活節奏很重要,記得多喝水、適度活動、開啟空氣清淨機或除濕機,都能讓身體舒服一點。
防颱清單不只買泡麵,這些你準備好了嗎?
我們當然知道你會搶泡麵、搶瓶裝水,但除了這些,下面這些日常小物也很值得先準備好:
- 行動電源與電池燈:停電時不用摸黑摸到撞桌角。
- 垃圾袋與膠帶:封窗、防漏、緊急收納都用得到。
- 雨鞋與厚底拖鞋:如果真的要出門,總比穿球鞋去踩水來得明智。
- 即食食品+保溫瓶:熱湯、熱水在風雨交加時真的是救贖。
- 藥品與緊急醫療包:感冒藥、腸胃藥、個人處方藥先備一份,不用臨時衝藥局。
小提醒:颱風前記得把陽台的東西先收好(尤其是曬衣架、植栽盆)。
你一定想問的颱風日常大小事
Q1:颱風天到底能不能開窗通風?
A:風雨小時可以開窗讓空氣流通,但務必關好紗窗或防風鎖。強風時一定要全關,以免窗戶震裂或雨水灌進來。
Q2:出門要怎麼穿才不會全身濕?
A:盡量穿短褲+防水外套+雨鞋(高筒更好),帶透明大傘,視線不會被遮擋。別穿牛仔褲或長裙,濕了整天難受。
Q3:颱風會讓空氣變髒嗎?
A:強風過後塵土飛揚,或因電力異常導致污染物排放異常,有些時段確實會空氣品質變差,過敏族群可以暫時開空氣清淨機。
Q4:家裡小孩整天不能出門怎麼辦?
A:可以準備一些桌遊、拼圖或紙箱創作遊戲,既能打發時間又能轉移注意力。不建議整天盯電視或手機,反而容易更躁動。
颱風不一定會帶來災難,但每次來都是一場對生活「備課」的考驗。只要提前準備、照顧好自己與家人,不只可以安然度過,還能讓整個過程變得沒那麼「煩」。
延伸閱讀|
中央氣象署颱風專區:https://www.cwa.gov.tw/V8/C/W/Typhoon/TY.html
全民防災e點通:https://bear.emic.gov.tw/M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