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壓迫性骨折是什麼?2025全網最好懂的症狀解析與手術指南

最後更新時間:2025/3/7

作者:研究員 Wendy

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解析與手術治療指南

脊椎壓迫性骨折就是脊椎被壓扁,會讓背部疼痛並使身體彎曲。脊椎壓迫性骨折在年長者中很常見,因為年齡增長,骨密度下降使骨骼結構變脆(也就是骨質疏鬆)。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高危險族群,包括年齡超過50歲的女性、有骨質疏鬆的家族史,並且平時還會抽菸、喝酒。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高危險群:女性超過50歲,有家族史及吸菸者

如果你已經是高危險群
日常活動如彎腰、提東西甚至咳嗽都有可能引發脊椎壓迫性骨折。

若是忽略這些症狀,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

例如駝背、行動受限甚至神經壓迫。

這篇文章,可以讓你:

  • 了解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
  • 了解脊椎壓迫性骨折治療方法
  • 掌握術後恢復與日常護理技巧

一、什麼是脊椎壓迫性骨折?

想要了解「脊椎壓迫性骨折」那麼你一定要先知道什麼是骨質疏鬆?

隨著年齡增長,鈣質會加速流失

簡單來說,骨中的鈣質會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流失。

而在日常活動中扮演承受重大壓力的胸椎和腰椎部位。在骨骼變得脆弱的情況下,脊椎骨開始難以承受負荷。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類型

原因類型影響範圍
輕度骨質疏鬆單一節段骨折僅影響一個脊椎體
重度骨質疏鬆多節段骨折影響多個相鄰脊椎體
腫瘤病理性骨折屬於較為複雜的類型
  1. 單一節段骨折
單一節段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特徵

僅影響一個脊椎體,常見於輕度骨質疏鬆患者。

  • 多節段骨折
多節段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影響

影響多個相鄰脊椎體,通常發生在嚴重骨質疏鬆患者中,並可能導致脊椎變形或駝背。

  • 病理性骨折
脊椎壓迫性骨折可能是由腫瘤引起,常見於乳癌、攝護腺癌和肺癌患者,屬於病理性骨折的類型

由腫瘤等非外力原因引起,屬於較為複雜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類型。

📌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


相比其他類型的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通常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是發病緩慢,患者在整個過程中都感覺不到痛,直到去進行影像檢查才發現。

第二是它會讓你的脊椎結構變形,很多長輩會說年輕時候的姿態也很漂亮呀。

但隨著年紀的增加,駝背的情形也越來越嚴重,到最後整個上半身的重心都被擠在前半段。

脊椎壓迫性骨折導致身體重心前移、駝背情況加重,會影響日常行動與姿勢穩定性

這就是老年骨質疏鬆-脊椎駝背後凸畸型

會很明顯的影響患者的身高和姿態,還有可能擠壓內臟健康。

📌未治療的影響


如果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沒能及時治療,不僅會讓骨骼退化得更快,還可能引發以下問題:

  • 長期慢性疼痛:骨折的地方承受壓力,導致持續的疼痛。
  • 生活品質下降:活動能力受限,可能失去部分獨立生活的能力。
  • 併發其他健康問題:比如肺部感染、肌肉變弱或心理壓力等。

因此,了解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的基本知識是正確應對的第一步。

二、為什麼會脊椎壓迫性骨折?哪些人要特別注意?

當骨密度逐漸下降,骨骼強度無法支撐日常活動時,就會增加骨折的可能性。

但是除了骨質疏鬆,還有其他原因也會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嗎?

急性外力及腫瘤病變會引起的脊椎壓迫性骨折

以下2個原因都有可能會骨折:

  • 急性外力:

像是車禍或摔倒,可能會直接造成骨折(常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 腫瘤性病變:

某些癌症的癌細胞會透過血液轉移和破壞骨骼,例如常見的乳癌、攝護腺癌和肺癌等。

📌哪些人容易發生

7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20%的機率

70歲以上的老年人脊椎壓迫性骨折風險有20%

停經後的婦女則是有約有16%的機率

更年期女性脊椎壓迫性骨折風險有16%

而且可以注意的事,透過X 光確認有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病人中,約有84%常感覺背痛

約84%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會經常感到背痛

危險因素有這些:

  • 年齡超過50歲的女性:

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會快速下降,直接影響骨骼健康。

  • 遺傳背景:

如果家裡有人有骨質疏鬆,你的風險會更高。

  • 生活習慣:

吸菸、喝酒和缺乏運動都可能讓骨骼更快變脆弱。

高危險群需要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才能即時採取預防性治療來降低骨折機率。

研究員小提醒:台灣目前也有提供免費的骨質疏鬆檢測給以下的族群:

  • 50歲以上或停經後有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的人。
  • 有內分泌失調或非創傷性(無外力撞擊)骨折的人。

符合資格可以免費做三次X 光骨骼密度(DXA),檢測需間隔一年以上。

📌脊椎壓迫性骨折原因

除了骨質疏鬆與外力創傷,以下幾個原因也可能會導致骨折:

不良姿勢、代謝性疾病及家族病史是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風險因素
  1. 長期不良姿勢:長時間久坐或彎腰,可能給脊椎造成過多壓力。
  2. 代謝性疾病:例如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糖尿病,會影響骨骼代謝。
  3. 遺傳與家族史:骨質疏鬆的遺傳風險可能加重骨折發生的機率。

三、脊椎壓迫性骨折有哪些症狀?怎麼診斷?

📌症狀的多樣性

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不只有背痛,可能還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症狀可能有急性及慢性疼痛和功能受限
  • 急性疼痛:剛開始骨折時會有很嚴重的疼痛感,尤其是站立或行走時更痛,只有仰臥休息時會好些。
  • 慢性疼痛:如果骨折沒治療,可能變成長期疼痛,讓日常生活品質下降。
  • 功能受限:可能連基本動作(像是彎腰、上下樓梯)都難以完成。

📌診斷的重要性

想確定是不是脊椎壓迫性骨折,需要透過「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和「影像學」等方法: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診斷方法包含病史詢問、理學檢查與影像學檢查
  • 病史詢問:醫師會問你是否有骨質疏鬆或跌倒的經驗。
  • X 光檢查:這是最先做的檢查,但對很小的骨折不夠靈敏。
  • CT 與MRI :能更精準地看出骨折的嚴重程度,以及有沒有壓迫到神經。

早期診斷不只能幫你找出適合的治療方法,還能避免情況繼續惡化。
往下一次看懂:常見檢查工具的重點

工具適合族群
X 光初步檢查骨折部位與形狀
MRI (核磁共振)劇烈疼痛或懷疑有其他併發症的患者
骨密度測(DXA)50歲以上 尤其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

X光檢查

  • 優勢:速度快、花費低,用來初步篩檢骨折位置和形態。
  • 侷限:分不出是“新骨折還是舊骨折”,也看不清楚神經壓迫問題。

MRI (核磁共振)

  • 優勢:可以清楚看見軟組織和神經受損情況,也能分辨新舊骨折。
  • 使用建議:特別適合疼痛劇烈或懷疑有併發症的患者。

骨密度測試(DXA)

  • 適用範圍:50歲以上,尤其骨質疏鬆高危人群。
  • 標準數值:T值大於-1是正常,低於-2.5表示有骨質疏鬆,需要進一步治療。

四、脊椎壓迫性骨折有哪些後遺症?

如果骨折沒及時治療或照顧不好,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1. 慢性疼痛:骨折部位如果壓迫到神經或周圍組織,疼痛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2. 姿勢異常:多次骨折會造成駝背或脊椎側彎,影響到呼吸和擠壓內臟器官。
  3. 行動能力受限:未治療的骨折會讓人連上下樓梯或搬重物都成問題。

📌預防後遺症的關鍵

定期復診與遵循醫囑對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預防管理至關重要

✔️定期復診:追蹤恢復情況,必要時調整治療。

✔️遵循醫囑:按計畫進行康復訓練,別太快或過度活動,避免再次受傷。

五、脊椎壓迫性骨折該選保守治療還是微創手術?

治療方式適用人群優點侷限性
保守治療輕度骨折 無神經壓迫無需手術 風險低恢復期較長 後續要遵守醫囑
微創手術嚴重骨折 或持續疼痛患者疼痛緩解快 恢復期短成本較高 需注意術後感染風險

📌脊椎壓迫性骨折保守治療

脊椎壓迫性骨折保守治療方式,包括臥床休息、止痛藥物、背架固定與物理治療,適用於無神經壓迫或症狀較輕患者
  1. 臥床休息:建議短期臥床,避免過多活動。
  2. 止痛藥物: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或使用止痛藥輔助。
  3. 背架:穩定脊椎,減少進一步脊椎損傷的風險。
  4. 物理治療:熱敷、牽引治療、輕度伸展運動等。


保守治療的效果通常需要數周到數月時間,但患者需定期回診以確認恢復的進度。

當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骨折情況複雜時,微創手術成為理想選擇:

📌比較三種常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微創手術

椎體成型術(最廣泛)增加骨骼的強度、減緩疼痛
氣囊撐開術 (最穩定)減輕疼痛、恢復部分塌陷的脊椎
脊椎千斤頂 (最精準)最大幅度恢復脊椎高度同時提供脊椎支撐
  • 椎體成型術:穩定骨折的椎體、減少疼痛
椎體成型術是在椎體內注射骨水泥的治療方法

手術方式:

在椎體內直接注入骨水泥,讓它硬化後增加強硬度

特色:

  1. 手術相對簡單、時間較短。
  2. 只進行“填補”,不會恢復椎體原本的高度。
  3. 適用於骨質疏鬆或疾病造成的骨折。
  • 氣囊撐開術:除了穩定骨折並減痛外,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椎體高度
氣囊撐開術是先用氣囊撐開椎體再注射骨水泥的治療方法

手術方式

  1. 先在椎體內放置一個小氣囊並充氣,將椎體撐高。
  2. 氣囊取出後,於椎體內注入骨水泥,維持撐高後的高度。

特色:

  1. 和上一個椎體成型術相比,多了一步“撐高”椎體的動作。
  2. 能矯正因骨折導致的脊椎變形(例如駝背)。
  3. 相對成本較高,手術時間和流程也稍長。
  • 脊椎千斤頂:和氣囊撐開術類似,著重在恢復椎體高度與形狀的同時提供支撐
脊椎千斤頂是先用千斤頂撐開錐體再注入骨水泥的治療方法

手術方式:

  1. 使用「千斤頂」裝置進入椎體並撐開。
  2. 撐開後,再使用骨水泥或其他材料固定在撐開後的位置。
  3. 將塌陷的椎體恢復到比較理想的高度。

特色:

  1. 以金屬支架撐開椎體,會比氣囊更能精準調整高度。
  2. 適用於想要在穩定骨折之餘,最大幅度回復椎體變形的患者
  3. 和氣囊撐開術類似,手術步驟和設備成本比椎體成型術高。

📌選擇手術前要考慮什麼?

三種手術都是脊椎壓迫性骨折治療方法。

不同的地方在於是否能恢復椎體高度,以及手術成本與複雜度上的差異。

實際選擇還是要根據骨折情況、骨質疏鬆程度以及醫師的評估結果來決定。

📌2025脊椎壓迫性骨折手術價格

三種手術治療各有優點,那麼手術價格也是大家最關心的重點

研究員整理了114年版的價位表格

椎體成型術 (低溫骨水泥)約22000元
椎體成型術 (低溫高密度骨水泥)約74000元
氣囊撐開術約70000元
脊椎千斤頂約13萬至25萬元
符合健保補助條件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可申請椎體成型術的費用補助

但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符合健保規定呢?

>> 開刀前需要送審近4週內的 X 光或核磁共振之類的檢查影像

根據統計,健保補助一年就可以幫助約4000多位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患者。

但在減輕費用的同時,也因為送審需要審核比較長的時間。

所以來說,不能那麼快速的就做手術、馬上減輕疼痛。

📌椎體成型術手術案例分享

70 歲女性李小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經驗分享

70 歲的李小姐,因為體重過重,脊椎長期壓力過大。

有一次在浴室跌倒後不但常背痛、甚至走路也變得困難。
去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她是脊椎壓迫性骨折。
醫師建議她做「椎體成型術」的微創手術,也就是在脊椎裡面注射骨水泥。
住院 5 天就能出院,不過醫師還是有特別叮囑:
「3個月內不能騎機車,不然脊椎還沒好,受力太大又會受傷!」

📌脊椎壓迫性骨折多久會好

這是很多患者最擔心的問題。
恢復的關鍵要看你年齡、骨折嚴重狀況、還有怎麼治療。

骨折的種類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研究員以下簡單告訴你:

單節段骨折 (只在同一個位置骨折)大約 3~6 個月
多節段骨折 在多個位置同時骨折)6個月以上
病理性骨折 (是腫瘤引起骨折)得看「腫瘤治療」的狀況

單節段骨折

單節段脊椎壓迫性骨折,會影響單一椎體

恢復時間:大約 3~6 個月,通常比較快能回到正常生活。

護理重點:

  • 前期不要太早搬重物或做太激烈的動作。
  • 要按時回診,確定骨骼都癒合了。

多節段骨折

多節段脊椎壓迫性骨折,會影響多個同時受傷的椎體

恢復時間:6個月以上,因多處骨折可能影響整體脊柱穩定性。

護理重點:

  • 要戴背架,讓脊椎有支撐。
  • 可以配合物理治療,幫助脊椎慢慢穩定。

病理性骨折

癌細胞轉移會導致病理性的脊椎壓迫性骨折
  • 恢復時間:因為是腫瘤引起骨折,恢復時間不一定。
  • 護理重點:和腫瘤科一起追蹤,邊看腫瘤狀況邊照顧骨骼健康。

骨骼癒合的關鍵

  1. 跟著復健計畫走,別太早用力或提重物。
  2. 多補充鈣和維生素 D,補充骨骼營養。

六、脊椎壓迫性骨折術後護理

1. 術後護理的三大階段

  • 第1週:主要核心是「減輕疼痛」,避免有壓力過大的動作。
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第一週應避免搬重物、彎腰及久躺

第2-4週:在專業指導下進行輕度活動,如簡單的伸展運動。

脊椎壓迫性骨折康復期第 2-4 週,適合輕度伸展運動

第2-3個月:逐步恢復正常活動,並加入強化骨骼的訓練

脊椎壓迫性骨折康復期第 2-3 個月,可以逐步恢復正常活動

2. 居家護理的重要性

  • 調整居家環境:安裝防滑墊、坐好靠背的椅子。
  • 營養補充:多吃含鈣的食物,還要適度曬太陽補維生素D。
  • 運動規律化:保持適度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加骨骼強度。

七、脊椎壓迫性骨折術後怎麼吃才有幫助?

根據研究員的經驗及觀察,身邊很多長輩的三餐飲食情況如下:

日常不營養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增加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風險

如果你的骨骼本來就不夠堅固,平常又沒吃對營養。

小到彎腰、拿重物、咳嗽,大到摔倒或被撞到這些意外,骨折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了!

那麼骨折手術後到底怎麼吃才能幫助恢復呢?

脊椎壓迫性骨折飲食提醒,吃對營養可以幫助骨骼恢復得更好

下面這份飲食清單,希望對你有幫助:

早餐:

  • 牛奶 1 杯
  • 優格 1 碗(可以加堅果增加口感)
  • 蛋1顆

午餐:

  • 小魚乾、雞胸肉
  • 燙青菜(青江菜或芥籃菜、髮菜都行)
  • 搭配糙米飯

晚餐:

  • 鱸魚湯(擁有蛋白質和膠原蛋白,鱸魚肉相比雞肉、排骨更容易被咀嚼)
  • 豆腐

可以發現上面提供的清單都是以「補鈣、蛋白質」為重點。

你可以這麼想像:

補充鈣質、蛋白質與維生素 D 有助於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康復

骨骼就像一片土地,想要種出好蔬菜就需要:

  • 施肥:補鈣,讓骨骼更強壯。
  • 澆水:補蛋白質,幫助修復和成長。
  • 陽光:補充維生素D,提升鈣質的吸收率
  • 同時你這位農夫還要注意「菜蟲」,也就是(避免太甜、太油、太鹹的食物)。

但也有更方便的選擇>>直接吃鈣+D3的保健食品

康復過程中,患者也可能遇到以下常見問題:

  1. 反覆疼痛:可以用熱敷減來輕肌肉緊張,必要時吃止痛藥。
  2. 行動不便:使用助行器或請家人幫忙,確保安全。
  3. 心理壓力:可以多上網查詢相關康復案例,緩解焦慮情緒。

📌心理壓力來源

大家常說身理影響心理。

持續的疼痛不只讓患者疲累,還會讓心情越來越差。

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常見心理壓力,包括情緒憂鬱、孤獨感與愧疚感

以下是長輩們常遇到的心理壓力:

  • 心情鬱悶:

持續疼痛會導致睡眠品質下降,進一步引發情緒低落或悲觀的感受

  • 孤獨感:

走路不方便,慢慢地也不太想出門,甚至和朋友、家人也聊得少了。

  • 愧疚感:

需要家人幫忙日常生活,或是得靠子女付醫藥費,心裡覺得很過意不去。

很多長輩會這麼說:「現在我都沒在賺錢了,還要花孩子的錢看病,真的很不好意思。」

這種壓力,讓他們連治療都遲遲不敢開始。

📌心理壓力案例

通過研究員多年的經驗和觀察,多數老年人後半年都在忍受痛苦。

忍耐膝蓋的不舒服、關節的磨損以及脊椎的痛楚。

行動上的不方便確實會影響他們的心情,而且手術上的高額花費更讓他們坐立難安。

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的心理壓力分享,患者因手術費用產生經濟壓力與愧疚感

這時候應該建立什麼樣的正向心態呢?

  • 多和子女溝通

   說明彼此的考量點,而不是一方付出、一方為難。

  • 術後認真復健

   把子女的付出放在心中,努力復健,爭取早日恢復健康行動力。

八、怎麼預防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

日常中不經意的小動作

也可能讓你的脊椎壓力超大!!

久坐駝背、低頭看手機、搬重物與單肩揹包會增加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風險

做好預防措施是維護骨骼健康的長期方法

針對高危族群(年齡超過50歲的女性、家裡有人擁有骨質疏鬆、經常吸菸、喝酒和缺乏運動)採取以下方法:

預防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方法,包括定期檢查骨密度、健康飲食與規律鍛鍊
  1. 定期檢查骨密度:每年至少檢查一次,提前發現骨質疏鬆。
  2. 健康飲食:多吃乳製品、綠葉蔬菜、堅果等富含鈣的食物,同時適量補充維生素D。
  3. 規律鍛煉:每週進行3到5次有氧運動,並適度曬太陽,幫助吸收維生素D。
  4. 適度的伸展運動
  • 脊椎壓迫性骨折-擴胸運動
  • 脊椎壓迫性骨折-脊椎旋轉運動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

也可以採取以下差異化預防策略:

40 歲以上應強化骨骼基礎,60 歲以上要注意補充營養,高危險群應減緩骨質流失
  1. 40歲以上:增加負重訓練,如快走或爬樓梯,定期檢查骨密度。
  2. 60歲以上:避免提重物,定期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
  3. 高危人群:吸煙或酗酒的人應儘早戒除,減少骨質流失的風險。

居家安全升級

居家可以安裝防滑地墊、使用可調整高度的椅子與床來預防脊椎壓迫性骨折
  • 安裝防滑地墊:特別是在浴室和廚房,降低跌倒風險。
  • 使用可調節的椅子和床:減少過度彎腰或用力的機會。

九、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問題?

1. 脊椎壓迫性骨折是否一定需要手術?

輕度骨折可以保守治療,但需要定期複診。

2. 脊椎壓迫性骨折可以做什麼運動?

  • 躺著抬腿: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一條腿輕輕抬起來,停住幾秒再放下
  • 輕鬆伸展:坐著或站著,輕輕轉動肩膀、擺動手臂
  • 深呼吸放鬆:多做深呼吸讓身體放鬆

3. 脊椎壓迫性骨折有後遺症嗎?

  • 姿勢變形:有些人會變成駝背,或者站不直
  • 腰痠背痛:容易覺得背部或腰部隱隱作痛。
  • 活動力下降:不敢做大幅度的動作,身體也比較僵硬

4. 脊椎壓迫性骨折飲食要注意哪些?

  • 補鈣:例如牛奶、優格、起司、深綠色蔬菜都富含鈣質。
  • 維生素D:可以吃蛋黃、魚肉,或適度曬太陽
  • 蛋白質:肉類、豆類、蛋,每天都要來點。
  • 少喝咖啡、茶類:這些飲品會讓體內的鈣「溜走」,所以盡量別喝太多。
  • 控糖控油:太甜、太油或太鹹的食物會拖慢康復速度,盡量避免。

5. 脊椎壓迫性骨折多久會好?

簡單來說就是: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大概要3到6個月感覺會比較好。

但每個人恢復時間的不一樣

得看你傷得有多重

還有有沒有按時配合治療。

記得這幾件事:

  1. 多休息。
  2. 醫師建議你穿背架就得穿,骨骼比較容易固定。
  3. 不要搬重的東西。
  4. 覺得痛、有疑問就直接回去找醫師,不要硬撐。

總結:不能急、不能亂動,好好養傷,幾個月後就會慢慢好了~

6. 為什麼會脊椎壓迫性骨折?

脊椎壓迫性骨折就是你的骨骼扛不住壓力,因此很容易啪一下裂掉了。。

原因有幾種:

  • 骨骼變脆了:年紀大了或骨質疏鬆,骨骼就會像餅乾一樣,一壓就碎。
  • 摔倒或撞擊:跌到屁股著地或背部撞到,很容易壓壞脊椎。
  • 扛重物:舉太重的東西,像搬家或長期勞動,會讓脊椎壓力太大。
  • 生病:像癌細胞轉移到骨骼裡。

7. 脊椎壓迫性骨折治療費用?

保守治療(初階版):

  • 如果只是臥床休息、穿背架或物理治療,大概花幾百到幾千台幣。
  • 在物理治療方面,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的病患可以部分補助。

手術(進階版):

  • 嚴重到要動手術,像做椎體成形術(在骨骼注射水泥),費用會比較貴,可能二萬到十萬都有。
  • 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的病患可以補助部分,但還是看醫師推薦什麼樣的手術方式、還有手術耗材(做手術時用到的一次性工具或材料)

結語

脊椎壓迫性骨折雖然常見,但其實沒有那麼可怕!

只要早期發現、治療選對方法,再加上好好照護,生活一樣可以恢復正常。

>>立即點擊下載脊椎壓迫性骨折康復日曆吧!

每天只需花幾分鐘,就能幫你輕鬆管理脊椎和骨骼健康。

重點清單

  • 脊椎壓迫性骨折原因:骨骼變脆,碰到壓力就斷了。
  • 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背痛、駝背、動不了。
  • 治療:分為保守治療和微創手術
  • 術後護理:別急著搬重東西
  • 預防多吃補鈣和高蛋白食物(牛奶/蛋/髮菜)

提升康復效率的第一步>>

下載脊椎壓迫性骨折康復日曆模板

每天的進步都值得被稱讚和記錄

也歡迎收藏健康搶先抱,每週提供你一個健康小知識!

內容索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