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每天躺在床上翻來翻去、腦袋關不掉?或是半夜醒來好幾次,早上起床還是覺得累?
現代人壓力大、作息亂,睡不好已經成為「全民問題」!但別急著吃安眠藥,今天就帶你了解幾個超簡單、自然又安全的睡眠改善方法,讓你不用靠藥,也能好好睡!
文章目錄
如何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睡前這樣做,讓你一夜好眠不再難!
現代人壓力大、作息亂,翻來覆去睡不著早就成了常態。不過!其實只要在睡前做對一些小動作,就能讓身體和大腦放鬆下來,幫助更快入睡、睡得更深!以下五個方法真的超實用👇👇
1. 睡前拉筋放鬆:舒緩壓力、放鬆肌肉最有效!
白天忙碌一天,身體其實處在緊繃狀態。睡前花個5分鐘拉筋,像是伸展大腿後側(腿筋)、貓式伸展、肩頸放鬆動作,不但能讓肌肉不再緊繃,也能間接放鬆交感神經,讓你「身心同步進入休息模式」。
📌 小提醒:動作不要太激烈,輕柔、有呼吸配合就好!
2. 規律作息&不滑手機:讓大腦自動切換休眠模式
你知道嗎?身體有一個叫「生理時鐘」的東西,如果每天作息亂七八糟,它也會亂掉,讓你越晚越清醒。建議每天固定上床與起床時間,幫助身體建立規律。
而且!睡前滑手機真的會害你更難睡!手機螢幕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讓你「越滑越清醒」,至少睡前30分鐘放下手機吧!
3. 使用助眠香氛:讓嗅覺幫你放鬆大腦
嗅覺是最能直達大腦情緒區域的感官之一。選擇薰衣草、洋甘菊、佛手柑等天然精油,不論是擴香、香氛枕頭噴霧、或加幾滴在熱水中吸嗅,都有助於穩定情緒、減輕焦慮、放鬆神經,讓你更快入睡!
📌 選擇純天然、不含人工香精的產品更安心喔!
4. 打造舒適睡眠環境:好眠的第一步從「床」開始!
一個良好的睡眠空間 = 提升睡眠品質的大前提。
✔ 降低光源亮度(可用窗簾或睡眠眼罩)
✔ 環境溫度介於 20~24°C 最舒服
✔ 有安靜背景音(白噪音機、冥想音樂)可幫助穩定情緒
✔ 睡衣、床單材質要透氣、柔軟不刺癢
別忘了!把手機、電腦搬離床邊,床就是用來「睡覺」的,不是追劇滑IG的地方😆
5. 喝一杯熱牛奶或花草茶:助眠飲品也很有用!
熱牛奶含有色胺酸,是幫助身體合成褪黑激素的好幫手。也可以選擇無咖啡因的花草茶,像是洋甘菊、檸檬香蜂草、薰衣草等,能幫助放鬆心情、穩定神經。
📌 小提醒:避免喝太多,以免半夜跑廁所;睡前1小時飲用最剛好!
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或刺激性食物,像是咖啡、濃茶、巧克力,盡量在下午2點前喝完。
晚餐別吃太飽,也可以補充含「鎂」、「維生素B群」、「磷脂醯絲胺酸」的食物,例如香蕉、堅果、牛奶、小麥胚芽、黃豆,有助放鬆情緒、安定神經。
你睡夠了嗎?不同年齡族群的睡眠建議
不同年齡,對睡眠的需求其實不一樣喔!不是睡越少就越厲害,睡太少反而影響專注力、記憶力與免疫力👇
年齡層 | 建議睡眠時間/天 | 備註說明 |
---|---|---|
新生兒(0~3個月) | 14~17 小時 | 含白天小睡 |
嬰兒(4~11個月) | 12~15 小時 | 包含午睡 |
幼兒(1~2歲) | 11~14 小時 | 適合固定午休 |
學齡前(3~5歲) | 10~13 小時 | 建議建立固定作息 |
兒童(6~13歲) | 9~11 小時 | 睡前避免滑手機 |
青少年(14~17歲) | 8~10 小時 | 正值發育期,睡好才能長高! |
成人(18~64歲) | 7~9 小時 | 建議規律作息、避免報復性熬夜 |
高齡者(65歲以上) | 7~8 小時 | 睡眠時間可能變短但品質更重要 |
有些人覺得「反正我睡6小時夠用」,但其實長期睡眠不足會讓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變差、情緒更不穩,甚至可能增加慢性病風險。
睡得少≠睡得好! 年紀越大,睡眠時間雖然可能變短,但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仍然是健康關鍵。
如何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常見問題 FAQ
Q1:睡前喝酒會比較好睡嗎?
❌錯!雖然喝酒會讓人昏昏沉沉,但它會打斷深層睡眠,讓你睡得更淺、醒得更頻繁。建議還是避免睡前飲酒。
Q2:白天小睡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嗎?
✔️小睡可以恢復精神,但時間要控制在 20~30分鐘,不要超過,否則晚上反而睡不著!
Q3:睡前運動可以幫助入眠嗎?
✔️可以,但注意「強度與時間」!建議睡前 2 小時前做中低強度運動,如瑜珈、散步,有助於放鬆。
參考資料|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睡眠健康小百科》: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2&pid=14288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https://www.sleep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