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時間:2024/12/23
作者:研究員 Wendy
文章目錄
你也有舉手時肩膀卡卡的經驗嗎?
肩周炎(五十肩)盛行率高達26%!
許多人因為不夠了解因此錯誤地拉肩或過度運動。
反而會讓症狀更嚴重、反覆發作。
資深3C族陳小姐,白天狂用電腦、晚上滑手機。
如果你是陳小姐,這時候你會:
a. 立即就醫?b. 繼續忍痛?
>> 今天研究員將帶你了解肩周炎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最後還加碼推薦適合的保健食品。
幫助你補充營養。
讓肩膀輕鬆靈活起來!
一、肩周炎的症狀
肩周炎,醫學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五十肩」。
但你知道為什麼肩膀會突然開始僵硬或疼痛嗎?
其實,肩周炎的發生就像機械零件生鏽了一樣。
肩關節周圍的結締組織因年齡退化、
不當姿勢或過度使用而變得緊繃、沾黏。
進而引起發炎疼痛。
簡單來說就是肩膀的「活動空間」變小了。
連舉手都困難、甚至晚上睡覺都可能痛到醒來。
這種肩膀的「生鏽」。
會逐步經歷疼痛期、冷凍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
各階段的症狀與治療重點各有不同:
階段 | 症狀 | 肩周炎治療方式 |
疼痛期 | 肩膀活動範圍受限 舉高手臂困難 | 熱敷、冰敷與輕微活動 |
冷凍期 | 疼痛稍微改善但還是有點僵硬 | 抗炎藥物、針灸 |
恢復期 | 肩膀功能逐漸改善, 但需要6個月到2年的時間 | 增加復健與居家保養 |
📌肩周炎臨床症狀與判斷指標
早期症狀容易被忽視。
以下是醫師常用的判斷指標:
1. 活動受限:
無法將手臂舉過頭,或將手放到背後。
2. 夜間疼痛:
無法將手臂舉過頭,或將手放到背後。
3. 肩部僵硬感:
肩膀感覺被「鎖住」,連梳頭髮都困難。
📌案例分享
患者A,35歲工程師
長時間使用電腦而出現右肩疼痛。
他初期以為只是普通痠痛。
當發現無法舉高手臂時才意識到問題嚴重。
經物理治療和針灸3個月後。
肩部活動範圍逐漸恢復,疼痛也減輕。
那麼問題來了「肩膀痛就一定是肩周炎嗎?」
肩膀是一個很大部位的活動關節。
因此它損傷的類型也分為很多種。
最常見的就是肩周炎和肩袖損傷。
很多人覺得二者是一樣的問題。
但其實它們在病因、症狀表現上都都有明顯的區別。
研究員在下一段落會用表格來說明>>
📌如何區分肩周炎與肩袖損傷?
判斷依據 | 肩周炎 | 肩袖損傷 |
病史 | 發展緩慢,常發生於50歲以上 但40歲發病的也不在少數 | 有急性外傷史(如摔倒) 或重複性活動史(如提重物) |
活動範圍 | 活動受限,特別是舉手與往後伸 | 自己動肩膀很難 但別人幫忙動的時候還可以正常活動 |
夜間疼痛 | 疼痛加劇,影響睡眠 | 疼痛不一定與晚上有關,取決於損傷程度 |
影像檢查 | X 光通常正常 MRI 則會顯示關節囊纖維化 | MRI 或超音波可以清楚顯示肌腱損傷程度 |
二、肩周炎的原因與日常習慣
研究員幫你劃重點:
肩周炎因年齡老化、
不良姿勢和過度使用引發。
肩周炎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
糖尿病、頸椎病也可能會增加發病風險!
像辦公族和家務忙碌的超人媽咪都很容易中招。
📌常見成因
1.年齡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關節結構老化。
肩周炎的發病率顯著增加。
- 例如:媽媽最近煮飯時
切菜一會兒就覺得肩膀酸到不行。
2.長時間姿勢不良:
- 例如:小王每天上班盯著螢幕
回家還追劇。
結果有一天發現舉手拿杯子都很吃力。
3.外傷或過度使用:
肩膀受傷後沒注意保養。
或反覆提重物導致纖維化。
- 例如:租屋族的老張
在搬家時一次搬太多東西後。
肩膀痛了整整一個月。
📌肩周炎與其他疾病的潛在關聯
- 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肩膀組織修復速度跟不上。
肩周炎風險飆升。
- 頸椎病
頸椎壓迫神經,導致肩膀僵硬與疼痛
- 甲狀腺功能異常
女性要注意。
甲狀腺失調也可能讓肩膀「罷工」。
- 類風濕性關節炎
肩膀僵硬和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
也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系統問題。
會讓關節產生對稱性疼痛
例如:左手食指通,右手的食指也會跟著痛、
早上起床時特別僵硬(持續超過30分鐘)
不同於肩周炎隻影響肩膀。
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影響手指和手腕等關節。
如何判斷?
如果肩膀疼痛同時伴隨其他關節症狀。
建議盡早就醫進行檢查。
區分肩周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
(延伸閱讀: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有哪些?)
📌日常危險習慣有哪些
- 久坐不動
肩膀像生鏽的門,常動才不會卡住。
- 錯誤姿勢
縮著肩膀滑手機。
駝背習慣簡直就是在跟肩膀的使用壽命打折。
- 運動過度拉伸
拉太用力可能直接撕裂肩部肌腱。
三、肩周炎的判定方法
醫院診斷肩周炎時,
通常會結合病史、體格檢查與影像檢查:
診斷方法 | 適用情境 |
X 光 | 判斷肩膀骨骼結構是否異常 |
超音波 | 評估肩部肌腱及軟組織是否發炎 |
MRI | 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關節囊黏連 |
- 臨床動作測試:醫師會要求患者完成一些動作,如舉手、旋轉肩膀等,觀察活動受限情況。
- 影像檢查:如X 光、超音波或MRI ,有助於排除其他肩部疾病。
📌如何早期發現肩周炎症狀?
>> 快速自我檢測清單在這邊
以下幾個簡單動作可以幫助你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有肩周炎:
觸碰背後:
試著將手摸到背後的肩胛骨。
若感到疼痛或無法完成,可能是肩周炎的徵兆。
舉高手臂:
將手臂盡量舉過頭,看是否有明顯緊繃感。
夜間疼痛感:
晚上疼痛加劇。
*若上述檢測項目有兩項以上結果異常,請至骨科或復健科進一步診斷*
四、5種肩周炎治療方法的優劣比較
研究員幫你劃重點:
治療方式依症狀選擇
📌初期肩周炎治療推薦首選
非侵入性療法
第一種:物理治療
方法:包含拉伸運動、肩部按摩、熱敷或冰敷。
優點:無傷口,適合初期患者,有助於改善僵硬和疼痛。
注意事項:應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避免過度用力引發二次受傷。
第二種:針灸
方法:通過刺激特定穴位,緩解肩部的壓力與疼痛。
優點: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發炎反應。
第三種:藥物治療
類型:包括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局部止痛貼布或口服止痛藥。
建議:短期內緩解急性疼痛,搭配其他治療方法效果更好。
侵入性肩周炎治療:
第四種:PRP 注射(注射高濃度的血小板血漿)
方法:採用患者自身血液中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漿,注射在受損部位,幫助組織修復。
優點:無副作用,適合用於早期肩周炎治療患者。
缺點:費用較高,每次注射成本約在新臺幣1-2萬元。
適用於嚴重階段
第五種:微創手術
方法:通過關節鏡清除肩關節囊的纖維化組織。
優點:適合後期肩周炎治療患者,且非侵入性治療無效。
恢復期:術後需持續至少6週的復健。
📌肩周炎治療方法的費用比較
治療方式 | 主要特徵 | 優點 | 缺點 | 預估費用(台幣) |
物理治療 | 熱敷 、 冰敷 、 肩膀運動 | 無創、適合輕度患者 | 恢復期較長,需多次治療 | 每次約800-1500元 |
針灸 | 刺激特定穴位緩解肩部壓力 | 促進血液循環,適合慢性疼痛患者 | 效果因人而異,需多次治療 | 每次約600-1200元 |
PRP 注射 | 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組織修復 | 無副作用,對早期患者效果顯著 | 費用高,需多次注射 | 每次約1-2萬元 |
微創手術 | 關節鏡清除纖維化組織,恢復肩部活動 | 效果顯著,適合嚴重病例 | 恢復期需復健,費用較高 | 約5-10萬元 |
五、3種肩周炎運動與保健技巧
研究員幫你劃重點:
每天做牆面爬手、毛巾拉伸等運動
搭配正確姿勢與適當休息。
能幫助緩解肩膀問題
📌3個居家緩解運動
研究員精心找了三個在家、在辦公室、又不用額外購買工具的肩周炎運動。
實測有感唷,趕快一起行動起來吧!
- 手指爬牆
- 面對牆壁
- 雙手沿牆慢慢向上爬
- 直至肩膀感到輕微緊繃
- 保持10秒再緩慢放下
跟著研究員一起把動作連起來:
- 毛巾拉伸運動
- 雙手握住毛巾兩端
- 將毛巾置於背後
- 一手從上方拉動
- 另一手從下方施力配合
跟著研究員一起把動作連起來:
- 肩部環繞運動
- 站立
- 雙手輕按肩膀
- 正反方向各繞圈10次
跟著研究員一起把動作連起來:
📌肩膀日常保健技巧
1.正確姿勢:
避免長時間低頭或含胸。
必要時可使用矯正姿勢肩帶。
2.適當休息與運動:
工作一段時間後,站起來活動5-10分鐘。
3.護肩工具使用:
如熱敷墊或肩膀按摩器,緩解日常疲勞。
六、肩周炎飲食禁忌與建議
研究員幫你劃重點:
少吃甜食、加工品,多吃鮭魚、莓果和堅果
📌飲食禁忌
1.高糖食物:
甜點、含糖飲料,會加重發炎。
2.加工食品:
如罐頭食品、香腸,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和添加劑。
3.高鹽食物:
過量攝取鹽分可能導致身體水腫。
讓發炎一直好不了。
📌抗發炎飲食建議
1.富含Omega-3 的深海魚:
如鮭魚、鯖魚,能有減少發炎的狀況。
2.抗氧化蔬果:
如莓果、菠菜,提供豐富維生素與抗氧化劑。
3.堅果與種子:
如亞麻仁籽、核桃,提供健康脂肪酸。
📌一週抗發炎飲食規劃(日常就能輕鬆買到)
餐次 | 建議菜單 |
早餐 | 全麥吐司配鱈魚沙拉+綠茶 |
午餐 | 鮭魚+燙菠菜+紫米飯 |
晚餐 | 炒雞胸肉+烤地瓜 |
點心 | 藍莓優格或亞麻仁籽奶昔 |
未來我們將推出「抗發炎食物推薦」專欄。
記得回來查看,讓你吃得健康、肩膀更舒服!
📌適合肩周炎的日常補充建議
我們整理了適合肩周炎的保健建議。
幫助肩膀恢復靈活、減少不適:
1.溫和活動:
每天做拉伸運動,循序漸進改善肩膀活動度。
2.補充關鍵營養:
選擇含有Omega-3 、透明質酸、MSM 等成分的保健食品。
3.定期放鬆:
使用熱敷或按摩器,幫助肩膀減壓。
七、肩周炎保健食品推薦
除了飲食調整外。
適合肩周炎的保健食品也能成為日常保養的重要助手。
不僅幫助補充關節所需的營養。
還能進一步減緩肩膀不適。
提升活動靈活度。
以下為市售推薦產品的比較表。
方便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 白蘭氏保捷三合一
- 桂格天地合補葡萄糖胺
- 亞洲健康王關捷挺固立
- 達摩本草UC-II專利二型膠原蛋白
- 台塑生醫肽股力
- 原輔堂鴕鳥龜鹿原膠
- 大研生醫動易動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7大肩周炎推薦品牌:品牌、產品特色一次看
1.白蘭氏保捷三合一
- 主要成分:UC-II、維生素D、K
- 作用:適合日常基礎保養
- 產品特色:標榜添加軟骨素與玻尿酸,有助於補充養分並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
- 推薦度:🌕🌕🌗
總結來說:
白蘭氏保捷三合一適合初階的保養者。
但對於不喜歡吃錠狀、或是想更進一步減緩行動退化的話,此款保健品就不是最好的選擇。
- 主要成分:龜鹿萃取液、葡萄糖胺鹽酸鹽、軟骨素
- 作用:維持活動度
- 產品特色:標榜能增進關節靈活性與運動活力
- 推薦度:🌕🌕🌕
總結來說:
桂格天地合補葡萄糖胺適合一般想營養補給的亞健康族群。
可以提升精神、滋補強身。
但如果想提升關節靈活、和行動活力的話可以考慮市售其他擁有高評價的保健品。
- 主要成分:高倍添加MSM、葡萄糖胺、咪唑胜肽、玻尿酸、維生素D3、抗氧化成分
- 作用:改善肩膀靈活度,強化活動力
- 產品特色:針對中高階行動不便設計,長年專注中老年族群
- 推薦度:🌕🌕🌕🌕🌕
總結來說:
雖然關捷挺固立價格較不親民。
但卻很適合不易吞嚥的長輩和想緩解關節疼痛的讀者。
第二代的關捷挺固立明顯口味偏鹹一點
(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可能是因為有再加重配方中MSM的比例。
而這方面可以從「緩解疼痛」的回饋中獲得證實。
而價格方面只能換位思考價格高>>
所以才願意老老實實地每天使用。
- 主要成分:薑黃素、玻尿酸、MSM、葡萄糖胺、軟骨素、貓爪藤、海藻
- 作用:維持健康、關鍵保養、行動靈活
- 產品特色:基本成分搭配玻尿酸,適合初階肩膀不舒服的人
- 推薦度:🌕🌕
總結來說:
產品為粉末的規格。
適合不喜歡吞服膠囊或錠劑又想基礎保養族群。
不過從複方配置來看,單價相對較高。
如果預算充足且想要試試看。
建議先購買單盒體驗後再決定是否再次回購。
5.台塑生醫肽股力
- 主要成分:MSM、vilk2-7導鈣素、高濃度鰩魚萃取物
- 作用:增強行動靈活度,修復肩膀受損
- 產品特色:台塑生醫和長庚醫學團隊研發設計,針對中老年行動靈活需求,吸收率高,符合SGS認證
- 推薦度:🌕🌕🌕🌕🌕
總結來說:
首先它的口味是水果風味的(水蜜桃)。
加上它是液態濃縮狀的。
所以來說在各年齡層的接受度也會更高。
並且是由台塑生醫和長庚醫學團隊一起研發出品。
相比其他市售保健食品更容易對肽股力的研發背景更有信任感。
並且維持運動穩定度、行動敏捷方面也保養的更全面。
從官網得知目前廠商有提供「免費體驗」的活動。
研究員實測:從申請到收貨約快一個禮拜(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 主要成分:UC2、MSM、玻尿酸、專利抗發炎成分
- 作用:維持活動能力
- 產品特色:專注於基礎抗炎與靈活支持,適合初階不適者
- 推薦度:🌕🌕🌕🌗
總結來說:
配方雖然有UC2,但含量略低。
可能需要持續補充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明顯效果。
以需長期保養來說單價相對較高。
對預算有限的使用者來說可能有些負擔。
*以上僅為營養補給的建議*
實際保養依個人體質和情況而定,還是需要遵照專業使用建議
八、肩周炎治療多久才能好
研究員幫你劃重點:
肩周炎治療恢復時間3個月到2年不等
早治療、做運動、心態樂觀,加速好得快!
肩周炎治療的過程就像爬山。
必須一步一腳印。
經過不同階段才能達到「無痛靈活」的山頂。
很多讀者會問:「肩周炎多久會好?」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因為恢復時間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方法以及讀者自己的配合度。
📌典型恢復時間
肩周炎治療的恢復時間一般可分為以下情況:
- 輕度肩周炎
- 如果早期發現並進行物理治療,通常在3-6個月內可以改善。
- 配合適當運動和日常保養,僵硬與疼痛會逐漸減輕。
- 中度肩周炎
- 疼痛期較長,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恢復可能需要6個月至1年的治療與復健。
- 此階段患者需特別注意日常活動,避免加重關節損傷。
- 重度肩周炎
- 病程超過1年以上且關節囊嚴重纖維化,可能需要1-2年的專業治療,包括微創手術與術後復健。
📌影響恢復時間的因素
肩周炎治療的恢復進度不僅取決於病情。
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 年齡與身體素質:年齡越大關節退化程度越高,恢復可能較慢。
- 治療方式:早期採用適合的治療方法(如PRP 注射)能縮短恢復時間。
- 患者的配合度:積極參與復健與調整生活方式的患者,恢復通常會更好。
📌促進恢復的小祕訣
- 冰熱敷交替
- 熱敷: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分鐘,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僵硬感。
- 冰敷:發炎情況比較較重時可以用冰敷,每次15分鐘,減輕腫脹與疼痛。
- 每日伸展運動
- 循序漸進:每天早晚進行「手指爬牆」或「毛巾拉伸」,幫助關節恢復活動。
- 避免過度用力:動作需柔和,避免加劇病情。
- 心理調適與壓力管理
- 長期疼痛可能會引發焦慮或抑鬱,患者應保持樂觀心態,並與家人或醫師交流感受。
- 透過深呼吸或冥想放鬆身心,減少因爲心裡壓力對康復造成負面影響。
- 使用輔助工具
- 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護肩帶或適當的按摩工具,幫助肩膀放鬆,避免不必要的負荷。
📌案例分享
- 患者 陳小姐,46歲,教師:
因長時間備課與使用滑鼠引發肩周炎。
初期疼痛就讓她難以入睡。
後來在醫師建議下用針灸進行肩周炎治療。
並每天進行牆面爬手運動。
3個月後她的肩膀活動範圍逐漸恢復。
夜間疼痛也明顯減輕。
- 患者 董先生,55歲,退休工人:
因肩部受傷引發肩周炎。
董先生在初期未重視病情,導致關節囊纖維化。
經過微創手術與搭配MSM保健食品。
他肩膀的發炎疼痛逐漸改善。
如今也能夠自在地享受退休生活。
九、肩周炎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研究員幫你劃重點:
肩周炎影響睡眠、情緒和社交。
尋求支持、多運動、分段目標能幫助改善心理壓力!
肩周炎不僅讓肩膀痛,還可能讓心理和生活亂成一團:
- 疼痛讓人心煩意亂
長期肩膀痛,會讓人忍不住焦慮:「是不是一輩子好不了?」就像壓在心頭的大石頭,越想越沉重。 - 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
肩膀晚上特別痛,翻身都不舒服,結果睡不好。第二天上班時,開會發呆、事情做不完,越忙越累壓力山大。 - 自信心和社交圈受影響
簡單的事,像提菜、抱孩子都變得困難。跟朋友聚會卻只能說「不行,我肩膀痛」,次數多了,自己也不想再參加了。
📌減壓小撇步
- 多跟家人朋友聊聊
說出肩膀的問題,家人會更理解你。
比如家務分工,不用硬撐大家一起幫忙。
- 別放棄社交活動
輕鬆的活動,比如散步、看電影還是能參加。
讓自己不要太孤單。
- 設定小目標
比如試著一週讓肩膀多動一點點。
把進步記下來,會覺得自己有希望。
十、肩周炎常見FAQ
肩周炎會自己好嗎?
輕微病例可自癒。
但多數情況需搭配專業肩周炎治療並配合日常保養。
肩周炎看哪一科?
建議至骨科或復健科就診。
肩周炎可以按摩嗎?
等到肩周炎恢復期再搭配適當按摩,效果會更好
結論
肩周炎的發生往往是各種長期不良習慣累積的結果。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保護肩膀的意識。
才是預防的真正關鍵。
無論是維持正確姿勢、適度運動。
還是注意肩膀的用力方式。
這些簡單的行為都能降低肩膀受傷和發炎的風險。
預防方法 | 怎麼做 |
正確姿勢 | 坐直、肩膀放鬆 別駝背或歪著身體玩手機 |
適度運動 | 每天轉轉肩膀、舉手伸展 活動筋骨,別讓肩膀僵住 |
避免久坐 | 每坐30分鐘就起來活動一下 走幾步或甩甩手臂 |
注意肩膀用力 | 不要提太重的東西 特別是用一隻手提東西,會讓肩膀受傷 |
正確睡姿 | 選擇合適的枕頭高度 側睡時肩膀不要壓著太久 |
定期放鬆 | 下班後泡個熱水澡 或者用熱毛巾敷肩膀,幫助肩膀放鬆 |
注意保暖 | 天氣冷時多穿衣服 避免肩膀著涼,冷到容易發炎 |
本文重點清單
- 肩周炎症狀:肩膀僵硬、疼痛,活動受限,特別在晚上會更痛。
- 常見成因:長期姿勢不良、年齡退化、外傷或疾病相關。
- 肩周炎治療選擇:物理治療、針灸、PRP 注射或微創手術。
- 居家護理:手指爬牆、熱敷冰敷交替,配合抗發炎飲食。
- 預防關鍵:保持正確姿勢、適度運動,避免肩膀過度用力和久坐。
未來將持續更新肩周炎治療方法、日常保養以及更多實用推薦
現在立即開始你的肩膀保養計劃吧